長照議題的重要性

台灣老年人口在1993年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正式成為「高齡化社會」,而今年2月全台15個縣市老化指數破百達100.18,也就代表台灣6成8的縣市老人比小孩還多!國發會推估未來人口,恐怕在2026年時台灣將成為「超高齡社會」。若台灣高齡化持續發展,青壯年人口負擔就會越來越重,未來可能要面臨青壯年勞工力不足、老人福利問題,政府財政吃緊等社會問題。

高齡化來襲,各縣市政府準備好了嗎?

因應超高齡化的社會議題,衛生福利部推出了長期照護十年計劃。政府訂立了一系列規章及輔助辦法等以協助高齡國民的生活。在這個架構當中,地方縣市政府的配合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中央訂立規則並在預算上給予協助,但長照十年計劃的第一線仍是各縣市政府。
面對高齡化的壓力,各縣市政府是不是準備好了呢?現有的照護資源是否能足夠支持各縣市的高齡照護?本文就各縣市人口高齡化的程度對安養機構床數缺口及照護人力來做分析。

人口老化的區域差異——農業地區老人人口比率高

下圖為台灣各縣市高齡化程度及照護資源分配的視覺化圖表。每個點代表所在位置之縣市,點的大小則和高齡化程度呈正相關,圖上的點越大,代表高齡化的議題越加嚴峻,需要地方政府投注更多心力。圖中最大的三個點:嘉義縣、雲林縣及南投縣。

照顧床數缺口

下圖點的深淺代表各縣市照護機構的空床數多寡。空床數是由該縣市各照護機構所能容納的人數減去其失能長者人數而得。配合旁列圖例可以看出各縣市長照病床的缺口。顏色越深代表病床缺口越大。
前述高齡化縣市雲林及嘉義的空床數量都不樂觀。且值得一提的是,照護病床缺額最高的地區是台北市,高雄市次之,顯示都市地區之高齡長照議題也不容小覷。尤其,台北市則是六都中老化指數最高的。

照護人力缺口——區域不均現象

點的深淺代表每個照服員照護的人數(以總床數計)。高齡化嚴重的雲林縣在照護人力上相對充足,顏色越紅越缺乏照護人力。由此圖顯示照護人力缺口最大的地區為交通相對困難的離島澎湖及山地南投。

建議與想法

目前的長期照護系統除了資源不足之外,也存在著嚴重的分配不均的情形。在長照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必須針對各縣市之現況訂定最合適之長照政策:

● 都市地區,如台北市
都市地區長照資源相對豐沛,但相對需要照護的高齡人口也多,目前北高兩市的長照床數都有高達上千床的缺口。下表為各縣市長期照顧、安養機構的收容率。目前台北市之安養機構收容率為88%,遠高於全台平均77%,顯示其現有收容率較飽和,政府應增設照護機構以滿足目前遞增之照護需求。

● 鄉村地區,如雲林縣、嘉義縣
雲林嘉義地區照護病床缺額高,政府應投入資金建設或鼓勵私人投資建置安養機構。政府也應加強稽核以提升現有照護機構之服務品質,並加強對現有照護政策之宣導,以提升現有機構之使用率。

● 交通不便地區,如澎湖縣、南投縣
照護人力缺口較高之縣市,政府應增開照護人員訓練班鼓勵當地居民投入長照。